第七版:职工园地总第214期 >2022-02-28编印

虎年说“齐”虎
刊发日期:2022-02-28 阅读次数: 作者:  语音阅读:

一、临淄“虎”地名

大虎山:位于临淄区辛店街道与金山镇交界处。海拔246.5米。山上有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所建的“胜炼公园”。

二虎山:位于大虎山北,原名大雁山,比大虎山低。

卧虎山:位于临淄区金山镇西张村西,海拔359米。因状如卧虎而得名。

虎山:位于临淄区金山镇坡子村东北,海拔275米。

黑虎泉:临淄历史名泉,原位于今临淄区稷下街道南安次村村东,今已不存。

洋浒崖村:位于今临淄区金山镇境内。村名原为“羊虎崖”,因南依卧虎山、羊头崖而得名。明初立村,清代道光年间,因“羊虎”不吉,以近音改名“洋浒崖”。

二、临淄“虎”文物

虎头匜(yí):春秋时期,盥洗用的青铜水器。1984年,征集于今临淄区齐都镇东古城村。流为虎头形,匜体呈椭圆形,浅腹,腹下有三个兽蹄状足,把手残缺,素面无纹饰。

树木双虎纹半瓦当:战国时期,陶制建筑构件。出土于临淄齐国故城。当面中间为一棵树,直枝五对,树左右各有一虎。

龙虎纹玉佩饰:战国时期,玉佩饰。1992年,今临淄区稷下街道商王村墓地战国1号墓出土。画面左手边为龙,右手边为虎。目前,收藏于淄博市博物馆。

石虎:北宋时期,两件。1986年出土于今临淄区齐陵街道杨家齐陵村北的“潘家坟”(又叫“石人坡”),均为坐蹲式。据地方文史学者考证,此“潘家坟”可能是北宋名臣潘美(《杨家将》中“潘仁美”的原型。但历史上忠心耿耿,不是演义中的奸臣)第三子——潘惟正(潘惟道)或其后裔的墓地。

白虎石刻画:年代不详,似为明清时期。位于今临淄区金山镇南仇村西、摩天岭下的公泉峪。路旁巨大平整的青石上,刻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卧虎。相传为明代书画家唐伯虎所画。

三、临淄齐文化之“虎”典故

齐国开国元君、周师齐祖姜太公的号“飞熊”——长翅膀的老虎

《六韬》说,周文王去打猎,先进行了占卜,卜卦显示“有大获”,“所获之物,非熊非罴,非虎非貔。”意思是周文王打猎所获得的不是黑熊,不是罴(棕熊),不是虎,不是貔貅,而是“帝王之师”。后人以讹传讹,把“非熊非罴”简化为“非熊”,又错误地理解为“飞熊”,最后变成了姜太公的号。

反映姜太公政治、军事思想的兵书《六韬》中,卷四为《虎韬》

《虎韬》为《六韬》的第四卷,约4600字,分《军用》《三阵》《疾战》《必出》《军略》《临境》《动静》《金鼓》《绝道》《略地》《火战》《垒虚》等十二篇,主要论述在地形宽阔区域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。

齐国军队中,有九种令牌——“九章”,其中有“虎章”

据《管子·兵法》记载,齐国军队中,有指示军队统一行动的九种令牌——“九章”。其中,画着老虎图案的令牌,叫“虎章”,指示齐国军队在树林中行军。 

你送我鹿皮,我送你虎皮——齐桓公大度成“首霸”

齐桓公春秋首霸,不是凭借武力、压服别国取得的,而是凭借友善、诚信、乐于助人、慷慨大度取得的。

《管子·小匡》载:“使诸侯以缕帛布、鹿皮四分以为币,齐以文锦、虎豹皮报。”

意思是:诸侯来齐国访问时,送给齐国的礼物是一般的丝织品、鹿皮,齐国回给他们的礼物是绣着精美花纹的高级丝绸、昂贵的虎皮,豹皮。   (摘自《齐文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