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版:安全生产总第217期 >2022-05-31编印

齐抓共管出实效 防消结合保安全
——《消防法》学习摘要
刊发日期:2022-05-31 阅读次数: 作者:  语音阅读:

一、《消防法》总则

1、立法目的: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,加强应急救援工作,保护人身、财产安全,维护公共安全。

2、消防工作方针原则: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、防消结合的方针,按照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依法监管、单位全面负责、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,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,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。

二、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

1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,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、消防安全操作规程,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;

2、按照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、器材,设置消防安全标志,并定期组织检验、维修,确保完好有效;

3、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,确保完好有效,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,存档备查;

4、保障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消防车通道畅通,保证防火防烟分区、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;

5、实行每日防火巡查,并建立巡查记录,及时消除火灾隐患;

6、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,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;

7、建立消防档案,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,设置防火标志,实行严格管理;

8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;

9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,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;

10、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。

三、灭火救援

(一)火灾报警

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。任何单位、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,不得阻拦报警。严禁谎报火警。

(二)现场疏散

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,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、引导在场人员疏散。

(三)扑救和消防队出警

任何单位发生火灾,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。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。

(四)消防设施器材严禁挪为他用

四、正确识别身边的火灾隐患

(一)宿舍及办公场所火灾隐患

1.电脑、打印机、照明、路由器、空调、微波炉、饮水机等电器设备超负荷使用、超年限使用以及班后不断电。

2.移动式插座长距离串接,插座负荷与电器设备功率不匹配。

3.使用电加热坐垫、“小太阳”、加热器、加湿器、风扇等电器设备,增加场所用电负荷。

4.办公用纸大量堆积存放,废弃纸张随意丢弃。纸张、报刊、书籍等易然材料距离电气设备较近或与之直接接触。

5.私拉乱接插线板,或多条插线板串接超负荷使用。

6. 吸烟,尤其是卧床吸烟。

(二)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

(1)数据显示,有80%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,而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,90%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或过道,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。

(2)电瓶短路产生剧烈燃烧,2分钟内,火焰温度达到680℃,室内温度180-220℃。3分30秒后,火焰温度达到1200℃,室内温度660℃。

(3)电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汞蒸气和一氧化碳,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。

(4)电瓶车要求:严禁在走廊与楼梯口停放,严禁“飞线”充电,严禁在室内停放、充电。

五、掌握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

(一)灭火的方法

1、冷却法: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。用大量的水喷射着火物。

2、窒息法:阻止或隔绝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,稀释或降低燃烧区的氧气浓度。

3、隔离法:使着火物与未着火物隔离,防止扩大燃烧范围。

(二)如何做到“秒级响应”

1、共同戒备。火灾不分时间、地点,烧菜的灶台火、未熄灭的烟头、老化的电线、电气焊作业、小孩玩火等等,都有可能引发火灾,需要共同戒备。

2、警惕异常。火灾前是有征兆的,突然的停电、焦糊味、起火前的冒烟等等,需要引起高度警惕,不可麻痹大意,要采取断然措施。

3、强化巡检。巡检不能流于形式,要划分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,消除巡逻“盲点”。

4、枕戈待旦。强化“秒级响应”意识,常备灭火器材,通讯保持畅通,随时处于应急状态。在出动、处置等各环节,争分夺秒,与时间赛跑。

(三)组织人员疏散,自救逃生能力。

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: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就要到走廊里看一看,灭火器、消火栓的位置,安全出口、楼梯的位置,沿楼梯直至安全出口,查看是否上锁。(安环部 朱学强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