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释】树:种植、培育。指人才培养才是百年大计。也指培养人才很不容易。
【出处】《管子·权修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”
1.管仲是齐国的相国,辅佐桓公建立了霸业,并且在经济、政治方面做了很多革新。后人将他和稷下学者的治国之策汇集起来,编辑成了一部书,称为《管子》。
2.这部书里,对人才的培养是这样论述的:希望在一年内有所收获,那就种谷子;如果想十年以后取得较大的收获,那就种植树木;如果做更长的打算,希望终身受益,那么最好的是培养人才。重视培养人才,效果是很神奇的,而要取得这种神奇的效果,只有政府才能做到。
3.另外,书中还指出:要提高人民的素质,必须注重教育和训导,要让百姓懂得礼义廉耻,遵守起码的道德。这种培养必须从小的方面着手,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,一点一滴地积累,这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。
4.齐国是从太公开始就“尊贤尚功”,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。因此各种各样的人才脱颖而出,为后来齐国在诸侯国中迅速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5.齐桓公任人唯贤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用人思想深入人心,不但国君注意人才的发现和培养,全国也兴起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。到了齐宣王时期,各国的人才纷纷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,齐国成为了百家争鸣的重要阵地。
【启示】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。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
教育是国之大计。国家、民族、组织、家庭只有重视并做好人的培育,才能得以永续繁衍、生生不息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。既要有一百年的长久谋划,更要有坐言起行的有力行动,还要以百年的坚持去树木和树人。
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,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。领导者既要有爱才之心、识才之眼,还要有容才之量、用才之道。应不断创新人才理念,注重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人才机制。应对企业高层、中层、基层制订不同的学习项目并落地实施,把下属培养成超越自己的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