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到山东仿佛就在上个礼拜,天气热得像蒸笼,车里的橡皮鸭子也在42度的天气里融化。那时候,我就在想,我不喜欢这个城市。
记得在集团培训了一个星期,乘高铁来到青岛,刚见了一面的大海也在长途跋涉里变得刺眼而乏味。路上的人越走越少,一路北上,最后到了公司门口。
环顾四周,都是一块块方正的洼地,后来听同事讲,那以前都是虾池子。站在门口的我却是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举目无亲。
到公司的第二日,开始了熟悉和学习。办公室没有空调和风扇,好在窗户很大,门窗都打开的时候有些风可吹。资料有手掌宽,不仅有英文版,还有德语版。同事们都有忙不完的工作。那时候,我就在想,我也许不喜欢这个地方。
说来也怪,那时候支持我留下来的,是食堂的包子,一个有碗口大,出炉的时候在食堂门口都闻得到,只有每周五能吃一次,有人一次能吃十来个,再加上周末休息,每每让人有面对新一周的动力。
转眼就是一年,工作走上了正轨,既有出门学习,也实际上手出过了差。门口的洼地一点点填平,公司来了很多新面孔,有了自己的产品,也打开了市场。新来的同事在食堂吃包子一口气吃了十二个,是食堂吃包子纪录。
那是我第一次在公司听到纪录这两个字,再次听到的时候,已经又过去一年了。销售队伍每天都有新面孔,二楼的活动区也立起了玻璃隔断,变成了接待会议室,办公室也从小侧间转移到了二楼接待会议室的正对面,虽然依然狭窄,但是有三张桌子,配了电脑,也加装了空调,窗子也多起来。
那时候,我也会想,这里也还不错。
直到某天出差回来,公司门口变成了施工现场。我才恍惚间想起来,日子已经过去了这么久。门口的建筑逐渐多起来,新面孔变成熟面孔又变成新面孔,新领导变成老领导又来了新领导。纪录从包子吃了十二个,现在已经变成某产品成功挂网,某地区业绩突破百万甚至千万,公司总体完成千万甚至一个亿。新品种的上市,新项目的成立,集中采购的中选……每月每年都是新的,到处是新的机遇与挑战,到处是新的人员与设施,公司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平台,每个人都有更大的空间与发展。
日子就这么忙忙碌碌的过去,公司也逐渐发展得让人追不上脚步,回到公司的时间越来越少,每次开会时举目望去,又是一批陌生的面孔。
公司的仓库竣工了,就在办公楼的西面。对面的工地也已经变成了产业基地,出差回到公司,已经完全见不到过去的影子。
那天是周五。坐在食堂里的都是新人。比记忆中多了太多的人气。我听到有同事在笑,说曾经有一位已经离职的传奇同事,留下了一次吃十二个大包子的纪录至今无人破解。
那一瞬间,我发现,原来我早已属于这个地方。